8月8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作为指导单位,钢铁行业冶金铁路运输技术专家委员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铁路装备与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供需交流会在上海召开。作为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的重要分会论坛,此次交流会吸引了来自66家钢铁、铁路装备企事业单位的120余名领导、专家出席,会议聚焦铁路装备与钢铁产业的协同发展,将绿色低碳、智能制造、产业链协同等核心议题的探讨推向深入。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唐祖君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国家铁路局装备技术中心副主任张大威,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会长、陕铁物流集团原董事长赵国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人事部(党委办公室)主任臧若愚,中国中铁生产监管中心执行总经理李亮,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李玮,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魏臻,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代兴军,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钦锋,钢铁全产业链EPD平台秘书处主任、欧冶云商绿碳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海峰,中国宝武集团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蔡正,沙钢集团抚顺特殊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秋立鹏,冶金工业教育资源开发中心主任王贺彬,湖南湘牵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伟平等出席了会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人事部副主任、冶金铁路专委会秘书长贾硕主持了此次会议。
“此次供需交流会,是中国国际钢铁大会框架下推动铁路与钢铁两大支柱产业深度融合的专项平台,更是我们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要求的具体实践——通过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堵点、连接供需两侧断点,让钢铁的‘硬支撑’与铁路的‘大动脉’形成更紧密的协同合力。”唐祖君在致辞中表示,铁路与钢铁是国民经济中“血脉相连,互为支撑”的命运共同体。当前,我国铁路装备制造业正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钢铁产业也在深化产品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推动二者融合发展,既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然路径,更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核心举措。
唐祖君表示,当前,通过“政产学研用金”多方协同,铁路与钢铁两大产业正逐步形成“研发协同化、供需精准化、标准一体化、物流高效化”的融合发展路径。但面对高端特种钢材国产化替代、产业布局与物流成本优化、跨行业标准衔接、绿色转型压力、数字化转型协同等挑战,深化融合仍任重道远。他表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愿与各方一道,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建立更紧密的协同机制,提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和材料工业水平、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
会上,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钢铁行业冶金铁路运输技术专家委员会分别代表铁路和钢铁行业作分析报告。赵国智表示,近年来,我国铁路装备与钢铁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亟待破解的瓶颈与挑战:首先,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钢铁企业如何精准把握装备升级的脉搏,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材料解决方案,装备制造企业如何清晰定义需求边界并有效传导,是亟待弥合的“认知鸿沟”与“能力断层”。其次,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不畅,关键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有待强化。第三,标准体系协同性有待提升,亟需构建覆盖材料研发、生产、装备设计、制造、运用维护全链条的、统一协调且适度前瞻的标准体系。第四,绿色低碳协同转型任重道远。赵国智期待两大产业以创新为驱动,深化研发协同,以标准为引领,贯通产业脉络;以数智赋能,重塑供需生态;实现绿色联动,共同探索应用绿色物流解决方案;倡导生态共建,拓展合作维度,建立更紧密、更长期、更稳定的伙伴关系。
钢铁行业冶金铁路运输技术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韩树森代表专委会主任刘欣作题为《协同破解挑战 共促冶金铁路运输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对钢铁行业冶金铁路运输的主要状况、面临的突出挑战及两个行业协同发展需求进行了介绍,并表示提升冶金铁路运输的现代化水平,是支撑钢铁产业转型升级、践行绿色低碳发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铁路装备制造业拓展市场、提升技术的重要机遇。该报告呼吁钢铁企业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拥抱新技术、新装备,主动提出需求,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与联合研发。同时,也期待装备制造企业能够聚焦用户痛点,提供技术更先进、运行更可靠、成本更经济、维护更便捷的解决方案,积极探索灵活共赢的合作模式。
产业协同终究要落到实实在在的合作上。在与会人员共同见证下,本溪北营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宝武集团欧冶工业品有限公司宝钢铁路运输公司与秦皇岛市山海关工务器材有限公司分别进行了区域计算机联锁铁路信号设备和铁路道岔材料采购等项目的合作签约。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来自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广东中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湘牵工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锐奇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的嘉宾围绕“创新材料与装备”主题,立足企业自身发展实际,从新能源动力、钢铁新材料工艺到智能安全等方面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度分享;来自钢铁全产业链EPD平台、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铜陵铁科轨道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嘉宾,紧扣“绿色认证与智能化”主题,从绿色标准到智能应用再到需求对接,充分展现了各自企业在铁路装备与钢铁产业领域的专业实力和创新精神,勾勒出产业协同的清晰路径。
韩树森主持了此次会议的交流环节——铁路装备与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供需交流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来自本钢、中南钢铁、中车大连公司、中车资阳公司的嘉宾围绕不同场景下,运输单位对新能源汽车在性能和质量方面的需求进行了交流;来自中车株洲公司、山钢、兴澄特钢、铜陵铁科的嘉宾围绕用户对铁路装备、铁路配件和钢铁产品的性能质量方面的需求,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